山东招商网络> 资讯中心> 原创观点> 正文

理性看待!政府投资“别任性”

2023-02-09 18:08

前段时间,城投债、地方债话题火了……

其实,城投债本质,就是地方债。

中央财政不兜底,地方财政自行负责,谁家孩子谁抱走,这并没毛病。

如今,发新债、还旧债,哪里有火哪里盖。

坦白说,透支未来,超前基建,到底有没有问题?

辩证看待,理性投资。合理地借、规范地用、持续不断地发展。各地方如此良性循环,赋予债务应有的价值。

当然,凡事都要付出代价,重点是“别抄同一份作业”。

01捆绑式:城投与政府

一座城市,想高质量发展,需要什么?

地铁交通、教育资源、一流医院、龙头企业、优质人才。

而这些,又需要什么?没错,钱!

但实际情况是,每个地方不一定都有钱,也并非都能挣到钱。

怎么办?

以举债的方式,把这座城市未来的钱挪到现在。

开始大规模基建,给予城市全方位的配套。完善的基建与配套,是吸引企业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
这样一来,各地大规模基建的风气压不住了。

早在前几年,各地“小白宫”式的政府大楼,一度成为热门话题。

但是,该来的投资就来了么?然而,并不是。

据了解,中国城市之间、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的基建和配套差距,可能是全球最小的。

缩小差距得要钱,没钱就得借。债务,就是缩小差距的代价。

所以说,中西部三四线城市,想拥有沿海城市设施与配套,不举债是几乎不可能的。

贵州铜仁的GDP大约在1500亿,而江苏无锡的GDP大约在1.4万亿。无锡的经济总量,是铜仁的10倍。但两者的城市界面和城建配套,却并未相差10倍。

换句话说,经济总量仅有无锡1/10的铜仁,却提供了不输于无锡的城建配套。

万事总有代价,贵州铜仁所付出的代价是什么?

高昂的地方债务负担!

于是,各地政府成立了一些国有企业。这些企业,就是经常说的“地方政府融资平台”。

不过,大多数平台称为“xxx投资公司”,比如第一个这类公司,叫“上海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”,简称“城投”。

这些城投公司,表面上跟政府关系不大,可事实上与政府绑定了。

简单说,城投公司就是“各地政府的融资工具”。

02思考式:投资与回报

前不久,“城投债危机、地方城投欠债65万亿,全国人均负债5万”的消息,甚嚣尘上。

据了解,截止2022年,中国城投债规模高达65万亿,相当于一半的GDP。

为什么能欠下那么多钱?

这个症结,要从2008年讲起。为了度过金融危机,国家出台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。这4万亿不都是国家掏,至少有一半以上,是让地方掏的。

但是,自从分税制改革后,地方的税收已经大大减少,怎么办?发债!

地方却被允许通过城投公司发债,地方可以用自己的税收,未来的土地收入,甚至可以控制的资产去抵押。

抵押贷款的钱,拿去搞基建项目。

曾经一个县,常住人口不过35万,财政收入9亿。不到十年时间,举债400亿用于城市基建和经济发展,令人深思。

然而,不少人反对城投。并非这样,一棍子不能打死一群人。

有些项目,必需投资。比如,公路、风电、水电,可能暂时不赚钱,但是整体价值是正向的。反观,拆了建的旅游项目、一些“关公像”建设,存在一定的盲目性。

做招商久了,发现每个城市都有“高新技术产业园”,这对于一线城市、沿海区域,确实有不少产业集聚。

但是,可能放在一些内陆地方来说,既不高新,也没产业,甚至厂房空空如也。

归根结底,在于“有效投资”。

有效投资,是指产出效益较高的投资。过程中,不断产生增值的、安全的、健康的投资。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,既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,又能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发展。

贵州,以往是有大项目落地的。

贵安新区,建了苹果数据中心;平塘县,有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,就是“天眼”。

以上项目,确实是成功的。

说明在贵州,高科技和数字基建可以搞,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、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三,这证明了贵州有潜力。

经济基础相对弱的地区,发展要不要搞基建?

笔者认为,同样有发展权。

正常的基建,是没问题的。如果基础配套不成熟,引进产业就相对困难,也留不住人。没有人来,就没有消费,成本也无法收回。

全国经济一盘棋,不单只拿65万亿债务定论,基建带来的机遇也不是一棒子推翻的。

这钱该不该花,值不值得花,地方决策者考量好即可。

03复制式:经验与实操

地域广阔,天差地别,可盲目“抄同一份作业”的情形,并不少见。

东南沿海各方面条件有先天优势,适合抄这份作业,于是成功了。

而对于东北、西北、西南来说,抄了就意味着悲剧。

实践印证了,橘生淮南为橘,生淮北为枳。

拿合肥来说,全国范围内的“特例”,所以能“翻身”。

那些大手笔的投资背后,提供支撑的是合肥至今常年派出的二三百余支专业招商小分队,和专门聘请的110位作为招商顾问的企业家。

他们帮助招商队伍深入理解产业,把握产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,俨然已把招商引资做成了高技术含量的专业投资银行。

同时,合肥还引进了20多所大学的教授、副教授,让他们建言献策,把他们自己的对策变成决策、文章变成文件,实打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。

尽管项目鱼龙混杂,但有了火眼金睛的专业眼光、专业判断。合肥市政府对于招商引资的头部企业、重大战略项目,就敢大胆出手跟投、领投。

合肥政府想得很明白,就像虞爱华说的:

“不能只是想赚钱、图省钱,最后就怕花钱。”

“合肥在投资上,只要值钱,就敢花钱。”

目前,地方投资的“抄作业”思想依然存在,一些经济水平发展滞后的区域,进行复制粘贴,实际上根本不适合本地发展。面对地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,一定不能追求“天下大同”。

如果说,有什么“先进经验”是全国通用的,那只有“因地制宜”四个字。

来源:招商网络

展开
订阅招商网络邮件周刊,每周行业资讯,最新政策信息、项目信息为您推送

全部

招商资讯

载体信息

产业园区

优惠政策

研究报告

项目播报

订阅
投资咨询热线
400-168-6016
  • 产业扶持政策
  • 企业投资政策
  • 土地厂房政策
  • 其他相关咨询
  •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
    快去查看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