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招商网> 资讯中心> 山东政府工作报告> 莱芜政府工作报告>正文

2014年莱芜市政府工作报告

2014-03-12 00:00

——2014年1月8日在莱芜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

莱芜市市长 王磊

各位代表:

现在,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,请予审议,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。

一、2013年政府工作回顾

过去的一年,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,也是我们迎难而上、负重攻坚、拼搏进取的一年。在中共莱芜市委的正确领导下,市政府团结依靠全市人民,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认真落实“一二三四五”发展思路,着力抓投入稳增长、调结构促转型、优环境惠民生,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。

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。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50亿元,增长10%;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6.76亿元,增长1.7%,其中税收增长6.1%,税收占比达到81.6%,提高5.4个百分点。扎实推进“613”工程,着力扶持新兴产业、帮扶困难企业,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5家,工业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00亿元、增加值330亿元,分别增长12%和12.5%。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进展顺利,新建投资过亿元项目222个,其中过10亿元、20亿元项目分别达到43个和16个,151个项目竣工投产,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0亿元,增长20%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、进出口总值达到256亿元、24.4亿美元,分别增长12.5%和14.7%;实际利用外资1.22亿美元,增长4%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达到738亿元、580亿元,分别增长2.6%和5.8%。交通银行落户我市,7家企业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。

发展质量不断提升。济莱协作区启动建设,我市与省科学院、国家开发银行山东分行、齐鲁证券等多家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科技、教育、卫生、旅游等领域合作进一步深化,济莱城际快客正式开通。莱钢产品改造升级、泰钢轧线节能、九羊优特钢改造等项目竣工投产,钢铁产业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。非钢产业增加值增长17%,占全部工业比重达到51%。现代物流、乡村旅游等新兴服务业繁荣发展,服务业占比提高到35.5%。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,新增8家省级创新平台,高密度粉末冶金构件制备技术列入国家“863”计划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17.4%,比年初提高1个百分点。质量强市战略扎实推进,新增7个省级名牌和著名商标,建成4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。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措施,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.7%,顺利完成年度减排目标。国土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,我市荣获“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”。

城市面貌进一步改观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和总体规划纲要编制完成,北部新城等片区规划和部分专项规划加快修编。实施140个城建重点项目,完成投资170多亿元,打造了一批新的城市亮点。文化中心二期、长勺路绿化提升、鲁中矿新社区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,鹏泉东大街、西秀大街、钢都大街等一批城市道路竣工通车。城市污水处理率、天然气普及率、集中供热率分别达到90%、73%和55%。双龙山公园、滨河公园、雪野环湖公园一期建成开放,嘶马河、嬴汶河综合整治加快推进。205国道改造、滨莱高速公路安保项目全面完成,山西中南部铁路莱芜段线下工程进展顺利。开展“环保百日攻坚行动”,水源地保护、大汶河整治、扬尘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,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南水北调标准。加大城市执法力度,规范城乡建设秩序,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,我们的城市变的更加整洁、更加靓丽。

农业农村发展步伐加快。积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,省级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,精细菜、黄烟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,新建高标准农田9万亩,新增“三品一标”农产品19个。粮食生产获得丰收,特色畜牧业和现代林业效益稳步提高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,市级以上龙头企业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分别达到104家、1023家和50家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,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和股权化试点进展顺利,产权质押融资初见成效。涉农资金整合全面启动,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深入推进。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,建成129个标准用电村,实施100个村综合整治,完成1500户农村危房改造和8000户社区住房建设,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现全覆盖。镇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,镇级财政收入占全市比重达到40%,9个镇(街道)过亿元。

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全面推进。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59%,10件实事全部完成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8980元和11970元,分别增长9%和10%。落实积极就业政策,新增城镇就业2.2万人,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.8万人。居民养老、医疗、低保等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,住房保障覆盖到低于平均收入水平80%的全部城镇居民和农民工家庭。新教育实验全面推进,中小学校安工程、爱心厨房工程如期完成,30处公办幼儿园全部竣工。全市高考再创佳绩。广泛开展便民惠民医疗服务,建立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,城镇居民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覆盖到全省所有地市。3所市直医院创建为三级医院。文化事业加快发展,圆满完成“十艺节”承办任务,莱芜报业传媒集团、广电传媒集团成立,群众文化繁荣活跃,《儿行千里》荣获“文华优秀剧目奖”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。全民健身广泛开展,新增城乡健身设施90处。我市荣获“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”称号。高度重视养老事业,新建托老所和老年人照料中心21处,全市养老床位达到6200张。社区建设实现新突破,住宅小区、城中村和企业生活区全部纳入63个社区规划,60个社区完成标准化改造。“爱我莱芜,共建美好家园”活动深入开展,平安建设扎实推进,信访维稳、安全生产、食品药品监管进一步加强。国防动员、双拥共建、人民防空、优抚安置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富有成效,邮政通讯、红十字会、残疾人、慈善事业持续发展,物价、普法、档案、史志、仲裁、气象、地震、应急管理、无线电工作稳步推进,外事侨务、民族宗教、港澳和对台事务取得新进步。

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。坚持依法行政,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,按时办结人大代表议案建议34件、政协委员提案209件。加强与民主党派、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沟通联系,充分发挥工会、共青团、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。着力优化服务,深入开展“干部作风建设年”和“到一线、解难题、办实事”活动,推行“一窗式”服务、标准化服务等制度,落实行政审批“两集中、两到位”,行政审批事项由485项削减到97项,成为全省审批事项最少的市。坚持廉洁从政,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,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,推进53个部门“三公”经费公开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,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和经济责任审计,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,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。

各位代表,在形势复杂严峻、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,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不容易。这是市委坚强领导、科学决策的结果,是市人大、市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、大力支持的结果,是全市上下奋力拼搏、扎实苦干的结果。在此,我代表市人民政府,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,向积极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,向中央、省驻莱单位、驻莱部队官兵,向所有关心支持莱芜发展的同志们、朋友们,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!

在看到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,尽管付出了积极努力,但受各种因素影响,我市生产总值、财政收入、城乡居民收入等指标与年初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;经济结构不够优化,产业发展质量不高,转调推进不快;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,效益下滑,财税增收乏力;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趋紧,节能减排压力很大,生态保护修复亟须加强;民生保障存在一些薄弱环节,部分低收入居民生活比较困难;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,干部作风需要进一步提升。对这些问题,我们一定高度重视,采取有效措施,切实加以解决。

二、201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

今年是推动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关键一年。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,我们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新纪元,省委省政府做出了推动工作指导重大转变的战略部署,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济莱协作区建设为我们加快发展拓展了新空间。全市“一二三四五”总体思路清晰明确,项目引进、园区建设等工作不断取得突破,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干事业的氛围更加浓厚,为我们赶超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。虽然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许多困难和挑战,但我们坚信,只要全市上下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抢抓机遇,攻坚克难,奋发图强,就一定能够创造新业绩,再铸新辉煌!

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: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,着力推动工作指导重大转变,把加快发展的立足点切实转到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上来,积极推进转调发展、协作发展、创新发展、和谐发展,加快建设实力莱芜、活力莱芜、魅力莱芜、生态莱芜、幸福莱芜,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。

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:全市生产总值增长9.5%,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%,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%,工业增加值增长12%,

展开
免费申领投资报告
一键获取
投资咨询热线
400-168-6016
  • 产业扶持政策
  • 企业投资政策
  • 土地厂房政策
  • 其他相关咨询
  •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
    快去查看吧~